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速递  >  正文

《中国教育报》报道我校出实招助力山区县共富先行

发布时间:2021-10-27                浏览量:

【编者按】10月27日,《中国教育报》第6版以《台州学院:出实招助力山区县共富先行》为题,报道我校充分发挥自身地域和人才优势,精准助力三门、天台、仙居等山区县共富先行的经验成效,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台州学院:出实招助力山区县共富先行


山区县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事关区域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全局。台州学院充分发挥自身地域和人才优势,精准助力三门、天台、仙居等山区县共富先行。

共建平台培育创新发展“引擎”

山区县发展普遍缺乏创新资源,名校大院服务“远水难解近渴”,地方应用型大学因此拥有广阔舞台。2021年10月9日,学校举行“书记手牵手 发展肩并肩”台州学院助推三门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县启动仪式,启动实施党建引领、科技薪火、人才共享、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消费帮扶等六大行动计划,助力三门县高质量发展,拉开了全面结对帮扶三门县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县的序幕。

早在2018年4月,学校在三门县成立首个校外研究院——台州学院三门研究院,紧扣产业发展需求设立橡胶产业发展、植物资源与环境、智能制造与先进装备、乡村振兴等4个研究所,以此为“桥头堡”推动学校创新资源与三门县企业精准对接,派出教授博士团队长期驻地服务。研究院成立以来,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平台(基地)8个,联合企业申报省部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两项,获补助资金365万元。联合开发项目6项,其中一项即将量产,另有一项有望填补国内外橡胶行业空白。协助企业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第六批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申请专利31项,提供科技创新券服务项目30余项。

文化研究做大文旅融合“蛋糕”

天台县是和合文化发源地,也是“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风光旖旎、人文荟萃。2017年5月以来,学校先后成立和合文化研究院、天台山文化研究院、唐诗之路研究院,开展和合文化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成功获批省文化研究工程项目等省部级以上文化研究项目13项,出版学术著作近10部。参与承办“诗路遗产与魅力廊道”浙东唐诗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高端学术会议,挖掘天台山诗路文化宝藏及其时代价值,推动诗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天台县打造现代和合之城。为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丰富天台县旅游产品线,学校携手天台县赤城街道,在塔后村成立台州学院民宿学院,帮助该村策划并无偿支援乡村啤酒音乐节,进行“音乐+乡村”“音乐+啤酒”“音乐+民宿”等全新场景塑造,推动塔后村打造“醉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旅游拉动效应,塔后村近百家民宿一房难求。台州学院的无人机表演更是让天台县人民一饱眼福。推动成立台州市民宿协会,面向农家乐、民宿业主和美丽乡村干部开展培训,促进了乡村旅游和民宿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教育定投补齐事业发展“短板”

基础教育薄弱是三门县实现共富先行的一大绊脚石,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百年师范教育的传统优势,加强对该县基础教育的精准帮扶,与三门县政府部门共建台州学院附属三门县实验学校。教育科学研究院为学校编制规划,开发课程,提供教研指导。在该县建设省级教师发展学校,探索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发展学校和高校三方联动机制,培养一批服务三门县基础教育的骨干教师。面向该县定向招生,培养中小学全科教师。教师培训中心为该县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提供定制化全学段、全学科优质培训课程。在三门县亭旁初级中学建立师范生实习教育基地,联系国家名师前往该校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合作办学开辟山区高教新篇章

山区县发展普遍面临人才少、留人难的困境。仙居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3A级以上景区15家、高端品牌酒店10余家、中高档民宿500家,2021年1—7月全县旅游总收入25.52亿元,同比增长24.59%。2017—2020年,仙居县医疗器械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5.0%。随着文旅与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瓶颈日益突出。学校急仙居县之所急,双方共建文化旅游与大健康学院。仙居县提供260亩土地,按照容纳1500名本科生的规模建设硬件设施。学院拟设置旅游管理、医疗器械工程、生物制药、智能制造工程、护理学等5个专业,采用“2+2”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2021年已完成首批招生60人。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天台汽摩配行业龙头企业,企业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与该公司合作共建银轮商学院,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与特色教材,共建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学院开设“银轮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企业课程模块,开展银轮案例、银轮工程师进课堂活动。2020级机械及智能制造相关专业近120名学生进入该公司见习,10名2021届毕业生与该企业确定就业去向。

近年来,学校积极践行共同体理念,把学科专业建在产业上,把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把人才培养放到生产第一线,推动校地发展战略互嵌、结构互耦、要素互融,开创了地方应用型大学校地共生发展新模式,受到了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赏,多家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周良奎 曹卫明 李满)


原文载于《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27日第6版,

网址http://Paper.J yb.cn/zgjyb/html/2021-10/27/content_60093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