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28日,全省高校和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齐聚杭州,从抢抓新机遇、找准新坐标、选好新赛道、实现新跨越等四方面,统筹协调、共同谋划,种下浙江教育的希望种子。
机遇,是改革发展的重要“风口”、重大利好。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高教强省战略,到“一号开放工程”、“鲲鹏行动”计划……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毛宏芳在一个半小时的讲话中不断提及国家和省级层面对教育事业释放的发展红利。参会代表精神振奋,心中有了更深远的谋划。
聚焦点,谋未来
报告提出,聚焦打造高水平大学群、高水平学科建设体系,以超常规力度实现超常规发展。鼓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发展。
“不同类别的高校都有了奔头,未来大有可为。”浙江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灿军表示,学校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和海洋强省战略,紧密结合浙江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重点发展“海洋+互联网”“海洋+生命健康”“海洋+新材料”等相关学科,构建了“一核三群”学科布局体系,以海洋科学为核心建立了“涉海生命科学学科群”“涉海工程科学学科群”“涉海人文社科学科群”,打通学科链、创新链和产业链。与杨灿军一样,不少高校代表都对报告中提到的“双一流196工程”行动和“双百行动”颇具期待,希望借此东风,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
随着防疫政策调整,恢复、重启成为关键词,浙江教育要走到世界坐标中去学习比较,从“跟跑”走向“并跑”乃至实现“领跑”。怎么走?走到哪里去?报告中的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为广大干部师生指明了方向。宁波诺丁汉大学是我省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学校党委书记应雄说,将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大学在育才、引才、用才、聚才等各方面的办学特色,发挥“扎根浙江、桥接中英、连通世界”的作用,全面推进新时代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建设。
夯基础,创亮点
共同富裕是国家交给浙江的课题。教育如何助力共同富裕,一年多来,浙江教育人思考过、探索过、总结过。作为师范类院校代表,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孟状看着报告上提出的“山区海岛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大受启发。他告诉记者,浙师大是浙江省基础教育的“母机”,正在大力推进实施《服务山区26县教育发展十大行动计划》,未来将不断扩大学校助力共同富裕的服务面。
乡村振兴,高校先行。报告提出,以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联盟为依托,建设、培育、示范一批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和典型范例。“浙农林大是联盟理事长单位,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沈希说,联盟将在2023年和今后一段时间,不断健全和完善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体系,有效凝聚全省高校力量,融合党建、科技、创业、平台、育人等要素,在产业帮扶、智库服务、平台打造、人才培育、一县一品等方面,建设、培育、示范一批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和典型范例。
摘自《浙江教育报》(2023-03-03 第01版:新闻聚焦)